夏河县的村医才让拉毛,从小就对医生这个职业有着憧憬。然而,她对家乡医疗水平的切身体验却并不愉快。在她小时候,她的哥哥患上了肺结核,但当地村医却将他的症状判断为普通感冒,导致病情恶化。同时,才让拉毛的奶奶也开始咳嗽,但由于症状轻微,也没有及时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最终,奶奶因此去世。这段经历让才让拉毛深刻意识到家乡的医疗水平的不足。因此,才让拉毛在年高考填报志愿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甘肃省中医药大学,并在年毕业后回到了夏河县当村医。她每月至少下乡入户一次,为村民进行体检和随访,并推进居民电子健康建档、老年人健康管理以及健康卫生知识普及等工作。然而,才让拉毛并不满足于仅仅提供医疗服务,她希望能更主动地关心村民,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回到家乡的才让拉毛,看着村民朋友逐渐培养起健康意识,拥有更多与疾病对抗的能力,逐渐意识到了村医工作的价值。
她心里没有人比自己更适合夏河县村医这份工作。每次她走在村路上,忙碌奔波的一天又开始了。尽管车窗外的风景令人惊奇,但她更期待着什么时候能离村民更近一点。尽管旁观者看到的是美丽的风景,但却往往忽略了生活在其中的人的喜怒哀乐。才让拉毛的回乡扎根,是为了弥补家乡医疗水平的不足,并帮助村民更好地保持健康。她希望能够改变村民对疾病的态度,让他们及早发现和治疗疾病。对于才让拉毛来说,村医不能仅仅是“等着”,而是要主动关心村民,帮助他们解决健康问题。在中国的另一端,远在公里之外的海南临高县,王璐瑶与才让拉毛年龄相仿,也在求学结束后回到家乡投身基层卫生事业。高中毕业后,王璐瑶直接报考了大学毕业后定向回乡的医学专业。在她看来,小县城较难留住人才。小时候曾被医生治愈,在学成归来后报效家乡,是她作为一名海南本地人的骄傲。
如今,距离才让拉毛和王璐瑶的童年过去近20年,夏河县和临高县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有的问题却如顽疾,在辽阔乡间根深蒂固。村民容易忽视疾病,健康与卫生意识落后,是才让拉毛从小目睹的“顽疾”之一,这也让她在刚当村医时倍感头疼。才让拉毛负责管理的格尔仓村有63户,人,其中老年人26人,0~6岁的儿童十几人。平时,才让拉毛接触四五十岁以上的村民最多,这部分人群属于村中易患病人群,大多没有读完小学,有的则没怎么上过学。在他们心里,跟健康相比,通过种地或放牧维持生计才是头等大事。每次下乡,才让拉毛总会抓住机会向村民普及健康知识。“我随访的多是慢病人群,要给他们量血压、测血糖、量体温、测身高体重,还要询问他们最近有没有吸烟喝酒,有没有按时服药,有没有药物不良反应之类。”在此之外,适量运动、调整心态,以及注重个人卫生,也是才让拉毛常常提出的建议。
有的村民一口答应,回过头就把这些建议抛到脑后。才让拉毛只好跑得勤快一些,跟他们反复讲,就像一名女儿淳淳叮嘱父母或长辈注意身体。再顽固的村民,也开始渐渐“服软”。一些改变正在发生。如今每次体检,才让拉毛发现村民基本都会主动前来参加,还知道要空腹。村民的个人卫生意识也改善了不少,养成了及时清理饭后残渣,按时洗澡、洗衣服等习惯。夏河县的村医才让拉毛,从小在这片土地长大,心里认为没有人比自己更适合这份工作。然而,夏河县的地理条件使得村民们的居住地分散,路况恶劣,给才让拉毛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每天下乡的路上,他必须跟随山路起伏,遇到恶劣天气时甚至无法开车,只能靠走。在雨天,土路坑坑洼洼,才让拉毛小心翼翼地走着,以免鞋子陷得太深。下雪时,上山更加困难,他得慢慢挪动步子,以免滑倒。而且,他还得背着十斤左右的行李,包括随访表、血压计、血糖仪等工具以及给村民带的小礼物。
有一次,才让拉毛和司机在一段单行道上陷入了泥土里,无法动弹。幸好路过的村民发现了他们的困境,马上前来帮忙,花了快二十分钟终于把车子拉了出来。这样的工作环境让才让拉毛常常心有余悸。村医这份职业没有五险一金,仅有养老保险。才让拉毛一直担心如果在下乡路上发生意外,自己将无法得到应有的保障。然而,幸运的是,年夏天,乡村医生项目来到了夏河县,宣讲村医保障工程,并为每一位村医购买了意外险和重疾险。与项目一同到来的还有驻点队员桑吉草。这个项目的到来让才让拉毛感到非常欣慰,他希望通过这个项目的支持,能够更好地为村民们提供健康服务,同时也更好地保护自己。乡村医生项目的发起者是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上海复星公益基金会和中国光彩事业基金会。该项目自年启动以来,为乡村医生提供保险保障、线上线下培训和慢病签约管理等支持。
迄今为止,项目已经覆盖了中国16个省、市、自治区的78个重点帮扶县,保护了2.4万名乡村医生,并使得万农村家庭受益。桑吉草作为该项目的驻点队员,经常与村医一同下乡,了解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提供帮助。随着村路修缮和部分村庄的搬迁,加上乡村医生项目提供的额外保障,拉毛的下乡之路变得轻松了许多。才让拉毛作为乡村医生项目的驻点队员,和桑吉草一起下乡,走出了一条新的道路。在过去的四年中,才让拉毛和其他村医一起在夏河县的各个地方穿梭,村民的健康意识不断提高,这给才让拉毛带来了新的挑战。有时候她无法回答村民的问题,就会向卫生院的同事请教,或者回家查资料。村民在进步,她自己也必须不断进步。为了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得到良好的医疗服务,才让拉毛几乎没有缺席过夏河县卫生健康局组织的村医培训。
才让拉毛在年4月参加了乡村医生能力提升培训班,获得了乡村助理医师资格证;年8月,她前往兰州接受为期三个月的培训,并获得了藏医职业医师资格证。此外,她每周还参加三到四次的线上培训。除此之外,才让拉毛还参加了复星基金会和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联合推出的乡村医生“龙门梦想计划”。该计划自年启动,给予考取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的村医每人0元的激励,帮助他们实现持证上岗。年获得资格证后,才让拉毛获得了“龙门梦想计划”提供的0元奖励,几乎相当于她一个月的工资。这激发了她继续学习和考证的热情。年6月,“龙门梦想计划2.0版”全新升级,改为提供免费的考前集中培训,并且全年提供线上培训,线下培训每年两次。说起村医,以前大多是自己复习考试,单打独斗。但现在,情况有所改变。
村医们发现通过参加考前集中培训班可以提高他们考取资格证的效率,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切实的帮助。他们参与了名为“龙门梦想计划2.0版”的培训,其中就包括了才让拉毛和王璐瑶。王璐瑶在入职卫生院后一直保持着进修的状态。年12月,她被调到了海南临高县文澜江卫生院工作,并且被提拔为院长。作为新任院长,王璐瑶不仅注重自我提升,还将培训的范围扩大到了整个卫生院和当地的村医群体。培训内容包括医疗技术、公共卫生服务、传染病防控等方面的知识。此外,她还鼓励同事们自学理论知识,并利用论文检索工具查询国内外的医学信息。对于一般人来说,医学培训可能会显得枯燥无味,但对王璐瑶来说,她却非常乐此不疲。她觉得不论是病理学、生理学、人体结构还是人体内的生化反应,都充满了科学的趣味。她越学习,越觉得有意思。这种对人体的探索让王璐瑶更加热爱自己的工作。王璐瑶认为进修培训不仅可以提高专业水平,还可以帮助守护村医。
长期以来,由于乡村医疗体系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村医群体普遍面临着“进不去,用不了,留不住”的困境。由于待遇相对较低且工作条件较为艰苦,偏远地区很难留住有能力的村医,也难以吸引年轻人进入这个行业。而村医的培训则为这个困境找到了一个突破口。据王璐瑶介绍,临高县的村医的收入来源之一是诊疗收入,每为一名病人看诊,村医能收到10元诊疗费。随着村医的医疗技术水平提升和医术的口口相传,他们的诊疾病种类也增加了。目前,临高县的村医基本上都能开诊,并且有些村医每天能为十数名病人看诊,收入相比过去有所提升。年10月19日,在由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和复星基金会主办的“健康中国暖心乡村医生及乡镇卫生院院长”发布仪式上,才让拉毛和王璐瑶两人都被评为乡村医生项目的青年榜样。复星基金会表示,未来将持续推动乡村医生项目升级,完善村医待遇保障,培养更多的基层卫生人才。
复医院都将成为培训基地,帮助村医学以致用,给他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帮助。乡村医生项目已经走到第六个年头,从最初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6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