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到医院治疗白癜风要多少钱 http://pf.39.net/bdfyy/bdfjc/150526/4629688.html
桂丹路中轴线。
金宁社区。
建设中安坊池塘整治前。
建设中安坊池塘整治后建起了护栏。
仙岗入村大道整治前。
仙岗入村大道整治后。
翰林湖农业公园。
炎炎夏夜,在丹灶镇建设中安坊池塘边,小孩开心嬉戏,大人在一旁乘凉散步、拉扯家常,尽情欣赏眼前的荷塘月色。7月之前,这样怡然休闲的画面是当地村民根本不敢想象的,因为塘边脏乱差,加上没有护栏,村民路过十分谨慎。如今,池塘边却成为大家茶余饭后休憩的首选地。
这只是丹灶开展“环境整治十年百万图拍摄对比行动”(以下简称“十年百万图项目”)的一个剪影。今年年初,丹灶制定了《丹灶镇开展“党建引领网格直联推动环境整治建设“家·南海”——南海环境整治十年百万图拍摄对比行动”实施方案》,迅速启动了“十年百万图”项目的前期拍摄及公示工作。半年来,大大小小的环境升级蝶变从镇、村居延伸到经济社,包括道路环境升级改造、村容村貌改造、绿化建设、污水收集处理等多个方面。
项目推进纳入村居考核
过去几年,丹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大金智地的崛起到联东U谷入驻,从金沙岛湿地风光渐美到翰林湖花海四季飘香,昔日的西部小镇摇身变为生态秀美、新兴产业集聚的广佛热土。面对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丹灶立足自身的生态优势,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围绕“生态产业新城、和谐有为丹灶”战略,致力打造“珠三角制造业创新小镇”。
今年是贯彻落实《“党建引领,网格直联,推动环境整治建设‘家·南海’”——南海环境整治十年百万图拍摄对比行动指引》工作的首年。在区级宣布启动拍摄对比行动后,丹灶也速度制定了《丹灶镇开展环境整治十年百万图拍摄对比行动实施方案》,引导社会公众参与,以社会舆论推动环境整治,推动形成长效工作机制。
“以党建大平台为引领,丹灶驻点团队联手经济社的党员骨干,定期入村入厂开展环保主题式直联,由各村(社区)、经济社党组织分别对各自辖区内征集到的环保热点问题进行讨论研究,推选亟待整治的10张图片。”镇组织办副主任麦永然介绍,行动开展后,党联办全面加强与环保办的双向联动,及时共享、研判党员干部和群众反映的意见,并将重点问题递交至镇领导班子集中讨论,研究解决方案。
今年,丹灶镇以及辖区内24个村(社区)、个经济社共将拍摄近张对比图。张前期图片所反映的环保热点问题已被纳入年度重点整治项目,由环保办、驻点团队、村(社区)、经济社党组织督促各方履行职责,立行立改,用一年时间扎实整治、抓出成效。
为及时了解项目落实情况,丹灶制定了台账报送制度,要求各个村居每月报送最新进展,对于治理较为滞后的项目启动督查机制,督促整治进度跟上步伐。值得一提的是,丹灶镇在《年环保工作绩效奖励考评细则》中新增“十年百万图片拍摄对比工作对村居的考核项”,对十年百万图项目工作不按区、镇要求进行资料报送和项目整改的实行扣分处罚。
拍摄对比行动启动至今已经半年,丹灶进展如何?据丹灶镇环保办副主任梁肇源介绍,全镇近六成项目已完成整治,其余项目也正紧锣密鼓推进中。
污水装置建设被列为典型案例
“8个项目提前完工。”梁肇源说,镇一级的10个项目进行顺利,完工项目包括下安大桥转盘荒地硬底化与树苗栽种;南沙棋盘村村前环境改造、实现道路硬底化、建成篮球场;金宁社区住宅外墙翻新彩绘以及垃圾池改造;建成和丰公园;修葺仙岗村祠堂;物流中心利众路道路硬底化等。
其中,物流新城小型污水装置建设被纳入区级十年百万图典型案例推广。
驻点团队在此前探访调查中发现,丹灶物流中心园区正在逐步成长,企业员工与商户的增多,将会造成大量的生活用水。如何做到防范于未然,避免生活污水直接进入河涌污染水资源?为了探寻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防患于未然,驻点团队和网格员等工作人员实地走访了丹灶物流中心园区,了解其地势和环境情况。
物流园区中心南区属于生活污水排放的必流之地,该地块周围为黄土堆积、杂草生长,缺乏统一管理。出于将土地合理开发利用和治理水资源问题等双向结合的考虑,直联团队经多次走访和沟通后,提出引入小型污水处理装置、将生活污水进行集中治理并达标排放的想法,并获得采纳。
装置日均处理污水立方米,可以满足目前园区生活污水处理需要。同时,该污水处理装置采用性能稳定的处理工艺,内设多重过滤净化系统,能有效去除有害物质,它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艺效果更是显著。人工湿地通过低洼湿地和沼泽湿地处理污水的方法,有控制地投配种植芦苇、香蒲等耐水性、沼泽型植物。通过土壤的渗透作用及其培养的水生植物、水生动物的综合生态效益,达到净化污水与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另外,镇内两个剩余项目也现正有序推进中,包括丹灶镇大良围沙滘片区新开河涌活水工程(一期),现阶段正加快施工,将如期实现通过整治达到净化、美化工业景观的目标;丹灶物流中心水利配套工程一期世海载体地段改造建设中。
案例
建设中安坊池塘
为村民出行筑起“保护墙”
“以前这里‘脏乱差’现象比较突出,加上没有护栏,安全系数较低,村民都避而远之。”据建设社区两委干部高健钊介绍,整治之前,中安坊池塘岸边斜坡被村民种满花草蔬菜,岸边坑坑洼洼的道路也堆满了垃圾杂物,不仅对环境和交通造成影响,还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在村民向驻村直联团队反映该情况后,建设社区居委会高度重视,将中安坊池塘环境提升项目优先纳入“十年百万图拍摄对比行动”,并于今年3月动工,7月验收,共投入1万多元用于提升池塘的周边环境,使往日备受“差评”的池塘升级为“五星池塘”。
记者现场看到,池塘岸边新建了长约30米、高约1米的水泥护栏,垃圾杂物早已不见踪影,原本坑坑洼洼的烂地也实现了硬底化。
“小孩子爱乱跑,每次路过我都绷紧神经,寸步不离地跟着,生怕一不小心就掉进池塘里。”家住附近的村民杜细德告诉记者,就连大人路过的时候也小心翼翼地和池塘保持安全距离。“这条路作为村里的主要道路,本身比较狭窄,加上来往的汽车多,经常出现拥堵。”杜细德说,整治之后,即使道路有汽车通过,行人和单车也能沿着岸边围栏轻松通过,既安全又舒心,极大地方便了他们的出行。
如今,中安坊池塘焕发新貌,有了护栏这道坚固的安全“保护墙”,杜细德晚饭过后就带着自己的侄子侄女过来乘凉,孩子们也玩得很开心。
这只是建设社区“十年百万图拍摄对比行动”的一个缩影。高健钊介绍,除了中安坊池塘环境提升项目,社区居委会还通过对罗行大桥周边的环境整治、新村通往何家村的主干道路进行硬底化,全面提升社区的道路环境。
仙岗村入村大道
扮靓门面路擦亮古村旅游品牌
仙岗村是广东历史文化名村、南海十大古村落之一,有八百多年的建村历史,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走在入村大道上,道路干净整洁,两旁的参天古树错落有致,郁郁葱葱的树叶形成一道天然的绿色屏障,仿佛将都市的喧嚣婉拒在外。高高挂起的红灯笼随风摇曳,别具特色的仿古砖点缀灰色围墙,一股浓郁的古风古韵扑面而来。
据仙岗社区两委干部欧锡康介绍,在入村大道整体环境升级改造前,这里还是飞沙走砾、杂草丛生、树池破损,给人一种“破败感”。树底下、草丛里经常堆积垃圾,久而久之形成卫生死角,不仅对村民的居住环境造成影响,还给游客留下卫生差的第一印象。因此,美化绿化入村大道是村民们呼声最高的环境整治项目。
为此,仙岗社区居委会投资近40万元把该项目建设提上日程。“村民们一听到修整入村大道,积极性可高了!不仅参与清除杂草和维护乔木、常绿树木等工作,还利用石砖将树木四周围起来,既对树木起到保护作用,又‘开发’出休闲乘凉的新场地,整条入村大道的‘颜值’提高了不少。”仙岗村经济股份合作社社长陈彭宽说。
除了发挥群众的力量,仙岗村还孕育出一套自己的“环境设计宝典”。今年6月,丹灶镇宣传文体办、文明办、文化站、仙岗社区居委会联合主办“古韵仙岗”——年丹灶镇仙岗古村节点设计大赛,邀请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师生对仙岗村入村大道、入口景观、葛仙古道至陈氏大宗祠沿线道路多个节点进行景观设计,并从“方案”走向“实施”。高招妙举助推仙岗村环境升级改造更加专业化和特色化。
“入村大道对我而言就像‘自家门口’一样,环境变美了,心情自然也跟着‘美’起来。”入村大道作为仙岗村的门面,不仅是经常进出村子的陈先生的歇脚处,也是游客进入仙岗古村的必经之路。陈先生反映,自从今年入村道路两旁的环境改善后,游客的数量也明显增多。
为巩固环境整治成果,仙岗村经济社聘请当地村民担任入村大道的“环卫大使”,每日打扫清理2次。欧锡康说,接下来,还会对入村大道旁边的池塘进行清理并修建护栏,逐步提升重要节点景观,以点带面,实现仙岗村整体环境提升。
专访
村级工业园将建小型污水装置
记者:丹灶在开展“环境整治十年百万图拍摄对比行动计划”有什么特色和亮点?接下来加快步伐提前完成年度任务?
梁肇源:开展行动过程中,丹灶注重整合村级工业园整治、美丽文明村居建设的资源,大力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由他们带动工青妇、网格员、社区义工、志愿者等各种力量配合,密切沟通联系群众。驻点团队和村居干部则共同跟进、监督各整改项目的落实情况,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全镇接近60%的项目已提前完成整治。下一步,我们将梳理一些进展较慢、工期较长的项目,细化项目推进时间节点,明确治理难点,提出解决措施。
记者:村级工业园企业普遍存在环保、安全生产和消防隐患,一些甚至没有治理设施,废水、废气等污染物直接排放到水体和空气中,对周边居民区造成较大影响。针对这一环保投诉热点问题,丹灶是否有推出有效的整治举措?
梁肇源:丹灶拥有较多小企业,为提高治水成效,此次“环境整治十年百万图拍摄对比行动计划”筹划在村级工业园建设小型污水装置30多个。
结合《南海区村级工业区环保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丹灶自年起分三年按30%、30%、40%的比例对全镇个村级工业园区开展环保整治。今年主要整治对象为银河社区、建设社区、东升社区、石联社区共35个村级工业区,并对前两年已经完成整治的村居按整治标准开展“回头看”以巩固整治成效。
丹灶坚持村级工业园区环境整治与产业转型升级相结合,落实“一园一策”,合理确定各村级工业园区的改造提升方式。针对村级工业企业小而分散的现状,我们充分动用村委会的力量,结合网格化工作开展对村级工业区企业的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形成了镇环保办、村两委会的两层管理力量。同时,本年度涉整治任务村居的对企业的常规监督管理机制已初步建立,村居组织人力对辖区内的企业开展每季度一次的环境巡查,实现对企业的强化监管。
统筹/珠江时报记者苏绮玲文/珠江时报记者苏绮玲见习记者黄丹媛通讯员卓越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