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临高 >> 临高经济 >> 临漳邺城公园七子园

临漳邺城公园七子园

临漳邺城公园———七子园

七子园,位于县城西南新区,属邺城公园之一;介于金凤南大街和正阳路交叉口西北角。该园之名,取自东汉末年居于邺地(今临漳县一带)的“建安七子”。七子园内塑有建安七子的巨大雕像,占地几百亩的人工湖也被称为七子湖。

七子园,碧水蓝天,绿树鲜花,空气清新,环境优雅,是临漳一处美丽的风景名胜。这里江南水乡犹在,古邺风韵犹存。南门仿古石牌坊,高大雄伟,七子湖畔,杨柳依依。廊桥亭台,环绕湖边。曲直蜿蜒的小路两边,有青草和鲜花相伴。登七子桥,一睹建安七子文采,仿佛又回到了年前的魏武时代。七子雕像,建安风骨,各具风采,令人敬慕。至湖心千佛塔,凭栏望,七子湖水面宽阔,波光粼粼,一片浩淼。清澈的湖水,每当微风吹过,泛起阵阵涟漪,是人们钓鱼和游泳的最佳场所。矗立于岛上的千佛塔,四边方形,古色古香,五十米高,直入云霄,为园内最高建筑。临高极目远眺,西南望古邺,穿过无边无际的原野,恍若窥见雄伟壮丽的邺城三台;东北望新城,高楼大厦鳞次栉比,盛世美景尽收眼底。

“建安七子”是建安年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他们对于诗、赋、散文的发展,都曾作出过贡献。因建安七子曾同居魏都邺城中,又号"邺中七子"。

七子介绍

王粲王粲(-),字仲宣。东汉末文学家,少有才名。王粲善属文,其诗赋为建安七子之冠。《魏志》本传记王粲著诗、赋、论、议近60篇。有明人辑录遗文《王侍中集》,今存诗23首。刘勰认为他是"七子之冠冕"。

徐干徐干(-),字伟长,少年勤学,潜心典籍。主要著作是《中论》,曹丕称赞此书"成一家之言,辞义典雅,足传于后。"(《与吴质书》)其情诗《室思诗》也是一往情深。

阮瑀阮瑀(约-字元瑜,所作章表书记很出色,名作有《为曹公作书与孙权》。年轻时曾受学于蔡邕,蔡邕称他为"奇才"。所作章表书记很出色,诗歌语言朴素,往往能反映出一般的社会问题。阮瑀的音乐修养颇高,他的儿子阮籍,孙子阮咸皆是当时名人,位列"竹林七贤",妙于音律。明人辑有《阮元瑜集》。

应玚应玚(-),字德琏,擅长作赋,代表性诗作《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曹丕任五官中郎将时,玚为将军府文学(掌校典籍、侍奉文章),著文赋数十篇。诗歌亦见长。

孔融孔融(-),字文举,汉末文学家,家学渊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孙,太山都尉孔宙之子。少有异才,勤奋好学,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并称俊秀。孔融能诗善文,曹丕称其文"扬(扬雄)、班(班固)俦也。"散文锋利简洁,代表作是《荐祢衡表》,其六言诗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现实。

陈琳陈琳(?-年),字孔璋,汉末著名文学家,汉灵帝末年,任大将军何进主簿。据《隋书·经籍志》载原有集10卷,已佚。明代张溥辑有《陈记室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刘桢刘桢(?-),东汉名士,字公干,博学有才,与魏文帝友善。所作五言诗,风格遒劲,语言质朴,重名于世,今有《刘公干集》。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于诗歌、特别是五言诗创作方面。存诗十五首,《赠从弟》三首为代表作,言简意明,平易通俗,长于比喻。

建安文学对后人的影响极大,曹魏邺城又是建安七子的居住地,七子园是临漳人作为对建安七子的怀念。

七子园,以崭新的姿态,镶嵌在古邺大地。这里的景色独具魅力,吸引着大批的游人前来这里,欣赏美丽的风景名胜,领略慷慨的建安风骨。七子园,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去处,也是文人采风抒情的场所!(完)

——————————————————————————

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7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