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琅琊榜池泉临高增惧,处满怀愁

北京哪个手足癣医院好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117/8598844.html

姓名:池泉

班级:中本

录取院校:北京师范大学

录取院系:历史系

家乡:浙江温州

池泉学长有一句非常励志的座右铭是:成功是租来的,租金就是每天的努力。作为山东理工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级本科生,他是忠诚的共青团员,曾在本科阶段获院二等奖学金一次,是一枚闻过则喜,老实巴交的幽默风趣读书人。

采访问答--学习高效方法

问:得知考研上岸后是怎样的心态呢?

答:焦虑。我自知不是天赋型选手,我见过很多比自己优秀的同侪,无论在天赋还是努力程度上均远胜于我。我害怕自己赶不上他们的步子,害怕自己研究生毕业论文写得很垃圾,忧惧于自己读书仍然太少。曹丕有“行年已长大,所怀万端,时有所虑,乃至通夕不瞑”的句子,“少壮真当努力,年一过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秉烛夜游,良有以也”。考研复习和之后的求学道路,又何尝不是一种“秉烛夜游”呢?一旦焦虑,去读书即可,读书是能自己把握的事情。

问:在考研过程中,有哪些好的备考方法和技巧,可以向我们分享一下吗?

答:我觉得别人的技巧和备考方法没有办法被完全复制;与其希望复制别人的现成路径,不如借鉴他们的节奏,探索自己的节奏。我的复习节奏,是在中国人民大学古典文献学硕士张高博学长的帮助下确立的,焦桂美、朱军、李晓伟老师也惠我良多,实在不敢攘人之善。

我在年十月份左右决定要跨考,就开始赶进度把九本北师大教材全部阅读完。四月份用一个月左右时间重温了一下政治课本。这期间,我的重心就一直是英语,基本上每天最大的任务是不断地背单词,防止自己遗忘。从六月份开始正式准备英语阅读,反复刷真题,反复琢磨,站在命题者的角度去思考每个选项何以是对、何以是错。九月份开始,我把重心放在专业课的学习上,拿出一天的大部分时间反复地整理专业课知识。同时,这个阶段也需要开始准备思政了。到了大致十一月份就可以着手准备长难句和英语作文,我是直接去背诵雅思英语的例句,然后背诵完自己照着题目去写,写完再去找同学帮忙修改;在此特别感谢西安交通大学的刘凡渝同学,非常耐心地帮忙修改、指点我的英语作文。十二月份基本上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背政治的大题。

总而言之,考研期间要不断地去审视自己的节奏有没有乱掉,要清楚地知道,在哪个阶段你要复习到什么程度,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一些焦虑感。

问:对于就业和考研问题你是如何选择的?有什么标准吗?

答:要想清楚自己究竟适不适合读研、喜不喜欢读研、应不应该读研。

判断标准在于你喜不喜欢自己所读或想读的专业。读研意味着更深入的学习,这是一件为爱发电的事情。如果不喜欢这门专业,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会让你痛苦,那就没有必要强行要求自己去考研,选择就业也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本质上很多学生只知道要考研,但是他没有考虑考研上岸以后要怎么办,所以我觉得如果大家能够在大一就好好权衡一下究竟是直接工作还是考研,对于自己接下来三年的学习是非常有意义的。

问:听说学长的专业课特别牛,对于专业课学习有什么好的经验可以分享一下吗?另外,跨专业考研对您意味着什么?

答:本质是怎么定义专业课学习。在此我要恳请大家在本科阶段,尽可能放弃高中生思维。高中生思维就是,用做题衡量专业,用文科论述题类比专业论文,用背诵代替思考,用具体知识代替思路培养,用“是什么”代替“为什么”。

我不觉得把文学史教材或文学理论教材背得滚瓜烂熟、最后在考试当中拿到高分,就意味着掌握了文学史或文学理论。当然,我这么说是为自己文饰,因为我基本上做不到这一点,大多数专业课考试我都属于很平庸的水准,我大概是普遍意义上的“差生”。但是,我唯一比较自信的是,我本科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图书馆看书,我的阅读量在同侪中并不算突出,但是也不算阅读“荒漠”了。我觉得就人文学科而言,衡量专业能力的核心标准不在于考试能考多少分,而在于阅读了多少东西、阅读的东西又有多少能涵化成自己的观点、能提升自己的思维。

高考结束后,我开始自学文字学,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前三章,我手抄不下五遍。大一先后自学文献学、训诂学、音韵学,翻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王念孙《读书杂志》。经学史或曰学术史的阅读,则基本贯穿本科始终。讲这段经历,我核心是想说,第一,通过自主阅读,你能清楚每门学科的定位与功用,文字、音韵、训诂都是我读经史的前提;第二,相较于在课堂上去习得知识“是什么”,自主阅读能让你主动去思考这些知识是怎么来的,即“为什么”;第三,通过自主阅读突破教材知识的边界,能够建立更完整的知识体系,具备一定的知识深度,能够学会独立解决问题;第四,快人一步,让我有更多空间去进行更多的涉猎。

跨考也是在这个基础上的。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读书任务。本科阶段的阅读任务,是尽可能广地涉猎,打开自己的眼界与思路,不要迷于一域,画地为牢,自我设限。我觉得我在本科阶段阅读的历史书籍并不算太少,尤其中古史的内容,阅读较多;高中时候曾经疯狂涉猎过法国大革命的历史。这些内容都会让我在跨考的时候略微轻松些。

但是我强调广泛阅读,首先不是为应试考试的功利目的,而是其它学科的方法和思路往往能给你很多的借鉴;同时,本科阶段你确立的研究志向,或许也不是你真正喜欢的,不去开阔眼界、经过大量阅读并加以确认,终究是井底之蛙。我寒假读了一些基督教史的内容,觉得很多思路颇有可取之处;而历史学尤其中古史研究多元的视角、丰富的想象力、扎实的论证、流畅的文笔,是很多文学研究者所不能及的,可学处颇多。我现在最大的遗憾是没有系统的哲学史、思想史基础,导致我禅宗、道教、基督教方面积累甚少,读剑桥学派、施特劳斯学派也颇为吃力,这就是大一大二过于迷于一域、读书太少之弊。而涉猎所得对跨考的帮助,实只是一种锦上添花罢了。

问:学长有什么好的建议给学弟学妹们吗?

答:第一,我希望大家能够尽量在大一大二以及大三上学期避免功利化学习的情况,摒弃高中生思维,即你可以不用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3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